贵州玉屏:“新农人”姚林和他的“田保姆”服务队|每日视讯
(郭秋月 阮青)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近年来,玉屏侗族自治县涌现出了一批批“新农人”,他们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玉屏供农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姚林就是其中一员。
姚林正在查看机器
初见姚林时,他正在新店镇沙水坪坝区对接油菜移栽机进场调试,为油菜栽种做足前期准备。自玉屏推广农业生产机械化、社会化服务以来,忙碌在田间地头是他的工作常态。
【资料图】
“上半年我们合作社实施全程机械化种植水稻产业,取得很好的效果。现在正在发展油菜种植,机插油菜让老百姓的成本大量降低,促进后期增产增收。”姚林说。
农机栽种油菜现场
栽种现场
次日清晨,在沙水坪坝区,油菜移栽机如期进场,30多名工人们有序地进行搬运、浇水,农机手娴熟地驾驶着乘坐式油菜移栽机,伴随着“轰隆隆”的机械声,打洞、栽苗、覆土等操作一气呵成。在机器缓缓开过的田地上,一株株油菜苗被整齐地栽种到土里。
“这个机子1个小时能插6亩地的油菜苗,栽种效率提升了不少。”新店镇沙水坪村党支部书记姚荣说。
村民正在给油菜苗浇水
长势良好的油菜苗
玉屏供农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之所以在玉屏及周边区县得到大范围推广,这与姚林和他团队的辛勤付出密不可分。
2011年,姚林了解到野山鸡养殖市场前景广阔,毅然辞去稳定的工作,回到田坪镇彰寨村老家开启创业之旅。在大学生自主创业财政贴息贷款政策的支持下,2013年,姚林扩大养殖规模,成立了圆龙野山鸡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姚林与技术人员了解农机调试情况
正当养殖快速发展时,一场大雪让姚林陷入低谷,养殖场被压垮了,野山鸡损失了大半,他不甘心,东拼西凑借来了2万元修缮养殖场。在地方政策的支持下,姚林的养殖场渐渐回到正轨,养殖规模不断扩大,2019年实现年销售总额165万元。
面对大量年轻人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短缺,农村大量耕地闲置的情况,玉屏供销联社向县委县政府提交了一份《加快村级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促进山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建议,申请成立玉屏供农农机合作社。
姚林在给群众培训
从小看着父辈们面朝黄土背朝天,姚林一直想改变这种传统耕种方式,得知玉屏要推进农机发展,2019年,姚林与长岭供销社、返乡创业者共同出资成立玉屏供农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投入260万元购买了旋耕机、收割机、无人植保飞机、插秧机、育秧粉碎机、育秧播种机等32台农机,决定变农业种植为农业服务。
合作社业务覆盖了农业生产的耕、种、管、收、储等各个环节,在农机购置补贴、财政政策和坝区项目的带动下,玉屏供农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合作社农机手从成立之初的5人发展到如今的52人,服务范围向碧江、万山、岑巩、新晃等周边区县延伸。
“以前农忙时节全家人出动都要耕种好几天的地,有了农机一天就能完成,效率提高了不少,在这上班,不仅学到了技术,还能挣钱跟照顾家里。”32岁的田坪镇长岭村村民陈黎明说,他3年前加入玉屏供农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如今已是一名能熟练操作多种现代化农业设备的农机手。
姚林正在忙碌
在姚林的影响下,很多人选择返乡创业,他们借助科技之力把农民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繁重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带领更多乡亲们增收。
为进一步改善农村劳动力短缺、农村大量耕地闲置等现状,合作社积极探索土地全程托管“保姆式”、半程托管“订单式”以及土地流转“甩手式”服务模式,利用农机设备加大撂荒地复耕,做到应耕尽耕、应种尽种。
丰收的喜悦
2020年,受持续阴雨天气的影响,田坪镇迷路村村民杨振英家待收割的稻谷已经出现小嫩芽,这让她愁容满面。看见农机合作社前来收割,杨振英十分感动,“要是碰上往年只能自认倒霉,一年到头也就白忙活了,现在幸好有农机收割,能减少些损失。”
党的二十大吹响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号角,姚林对下步发展充满信心,他说:“接下来,我会继续带着团队一起坚定不移推动山区农业机械化、社会化发展,用实际行动为家乡发展和乡村振兴贡献青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