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快资讯:清凉小学创新家访形式家校社协同育人
发布时间:2023-04-04 11:23:48 来源:东方资讯


【资料图】

心理咨询师、科研专家、教师齐上门

清凉小学创新家访形式家校社协同育人

本报讯(尤佳 张娴) 家访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温度的家校沟通方式。如何通过家访,发现孩子的“另一面”,日前,常州市清凉小学创新家访形式,邀请学校心理咨询师和校外心理咨询博士,参与家访过程,助力家庭教育的实施。

“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如何科学地进行家庭教育,家长们感到很迷茫。”校长刘参表示,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问题,学校希望通过家访实现个性辅导,帮助家长科学育儿。

3月起,学校在全校征集了10组家庭,每月一次进行定期家访。家访的形式与以往不同——参与的人数增加,除了孩子的班主任、任课老师外,还有学校心理教师和科研人员;交流方式除了聊天,更多地是观察,通过小孩子在家的语言、行为、处理问题的方式,来分析孩子的症结所在,并给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学生小A在日常的学习中,专注力难以集中。在家访过程中,团队教师通过观察,发现孩子感统失调,会“看”不会“听”。“很多家长认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因为不认真,但事实上是大脑和身体不能协调发展。”清凉小学心理教师张娴告诉记者,感统失调不是教育问题,科研人员的陪同家访,可以从更科学的角度来让家长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每次家访结束,受访家庭都会收到一份“家庭作业”,针对性的解决学生个性问题。“每天运动1小时”“多做家务”“把课桌搬回自己的房间,家长要学会敲门”,为了增强小A的感统训练,老师们给出了一些操作性强的小技巧。“整个家访过程很轻松,在聊天的过程中老师们检索信息,洞察问题,提出了很多我从未意识到的问题。”小A妈妈告诉记者,如今孩子有了很大的进步:“作业准确率提高了,不再宅家了,会主动做家务了。”

据了解,为了更好地实现家校社共同育人,清凉小学还做了一系列的探索实践。“我们依托班主任、学科教师、家庭成员、科研人员为主的育人共同体,开展团体、个体辅导活动,观察孩子活动的‘蛛丝马迹’,让各自的家校共育方式充分发挥作用。”刘参表示,希望通过多方形成的合力,最终培养孩子“勤奋、创新、责任、共享“的人格品质,成为一个“有志”清凉少年。

标签:

x 广告
金融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全球租赁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09784号-11   联系邮箱:85 18 07 48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