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立:推进州级医疗卫生重点项目建设 奋力建设健康凉山|健康四川·踔厉奋发系列访谈
封面新闻记者 罗石芊
为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卫生健康成效,共同讲好四川卫生健康故事,近日,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四川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联合封面新闻推出“健康四川·踔厉奋发”系列访谈,专访四川省各市(州)卫生健康委、委直属医疗机构、国家卫健委在川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讲述各地各单位在推进高质量发展、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等方面的谋划思考、经验成效和奋斗故事。
(相关资料图)
受访者:谢立 凉山州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
封面新闻:为了提升区域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让患者就近接受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凉山州采取了哪些具有特色的工作措施?取得了什么成效?
谢立:首先,我们立足全省“1+5”区域医疗中心、“1+6”重大疫情救治基地的功能定位,秉承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均衡优质医疗资源布局,全力推进州级医疗卫生重点项目建设。
目前,我们正在努力推动西昌医专附属医院(州一医院新区)、凉山州重大疾病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二期、凉山州妇女儿童医院新区、凉山州第二人民医院新院区、凉山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整体搬迁等重大民生工程项目建设。
同时,我们还在加快建设昭觉、盐源、越西、会理4个州级区域医疗中心,不断优化空间布局和学科结构,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提高重大疫情早发现能力,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有效遏制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
其次,我们不断依托“千县工程”等项目,鼓励县级医院发挥县域龙头医院带动作用,支持县级医院通过等级创建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鼓励条件较好的县(市)人民医院创建国家三级医院,尽快实现三级医院优质服务覆盖所有县(市)。目前,凉山县级医院三级甲等1家,三级乙等7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和疾控机构实现17县(市)全覆盖。
除此之外,我们也在积极落实各项人才培养工作,积极推行医师多点执业,实现区域高水平医疗人才共享。通过制定《凉山州医疗系统紧缺专业专家多点执业工作方案》,遴选肾病内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儿科等紧缺专业专家在州内开展多点执业,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同时给予专家适当补助,有效调动人员积极性。
在东西部协作方面,我们积极推动“组团式”帮扶落地见效。全面落实东西部协作各项重要决策部署,指导11个协作县县级医院围绕人才培养、医联体、重点学科(专科)、“互联网+医疗健康”、健康产业、信息化建设等帮扶项目,与浙江宁波18家医院结对。
自结对帮扶工作开始以来,浙江宁波已累计援派专家106人,其中高级职称71人。驻点帮扶专家们积极推动适宜技术下沉,已累计开展疑难手术395例,抢救危重症患者226名。选派的医疗专家人才累计开展高、新医疗技术服务95项,引入新诊疗项目20项,填补县级医院专业科室空白40余个。
封面新闻:在建设攀西经济区区域医疗中心、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基地“一中心一基地”的机遇下,凉山主要从哪些方面做到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谢立:首先要做的,是不断完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十三五”期间,凉山州财政投入卫生健康事业317.3亿元,较“十二五”期间增加了193.55%,新建、改扩建乡镇卫生院158个、村卫生室1294个,历史性地消除了乡、村医疗卫生服务“空白点”。
其次,目前凉山州卫生信息化智慧化网络已基本搭建。我们聚焦聚力信息化建设,着力推进“互联网+医疗”建设,促进资源共享和互联互通,卫生健康专网建设已覆盖州、县、乡、村700余个点位;500余个基层医疗机构管理信息系统接入全民健康信息平台;17县(市)综合医院和中心卫生院实现对口帮扶和远程医疗全覆盖;“医疗三监管”平台、家庭医生签约管理信息系统、分级诊疗系统、远程医学继续教育平台等逐步推广运用,居民电子健康卡便民服务平台、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数据监测系统正在加快推进建设。
在加强民族医药传承创新方面,我们大力提升中(彝、藏)医药服务能力,全州共有3家三级中(中西医结合)医院,17县(市)均建有中(彝、藏)医院,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建设全覆盖,积极推进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项目、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等项目,持续加快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和中医药产业发展。
同时,针对推进艾滋病防治第二攻坚行动,我们探索形成了“一三三一”凉山艾防模式,健全党政同责“四级书记抓艾防”的责任体系、“指挥部+清单制”的指挥体系、“三线一网底”的技术支撑体系和“1+M+N”的精准防控体系,全力推动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各项措施落实落地,治疗覆盖率、成功率、发现率都有了明显的提升。
封面新闻:2020年,凉山顺利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但原绝对贫困人口规模庞大,农村群众健康意识和卫生习惯仍然还存在差距,全州仍然面临脱贫人口因病返贫的风险,影响健康扶贫的成果。将采取哪些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谢立:我们会同乡村振兴局及医疗保障局,制定了《防止因病返贫、因病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方案》,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不断提升脱贫人口的健康水平。
我们还加强与医保、乡村振兴、民政等部门的协调,巩固部门间密切配合的良好态势,建立动态监测、预警与共治的长效机制,持续推进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对动态新增的重点人群建立准确的数据台账。及时精准宣传动员参保,确保各类重点人群应保尽保、百分百参保,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因病返贫致贫的底线。
标签: